各位同學,我們今天為了要做一個預備的學習
那麼,我們先研究孔子 作為孟子的一個精神
導師,那我們今天帶著我們 21 世紀的問題
進入孔學的世界,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啟示 第一點啟示,就是孔子的生命觀
它是這個給我們一種啟示,就是我們要從
近代西方的一種機械論的生命觀 邁向一個有機論的生命觀。
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近代文明自從
牛頓科學以後,宇宙 被當做是一個巨大無比的鐘錶
那麼展開一種機械式的宇宙觀 以及它的相關發展的生命觀。
那麼 到了 1859 年,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出版以後
他這個告訴我們 這個生物的演化依循著兩個原則
一個是自然淘汰,一個是適者生存哪 但是達爾文的演化論
原來只是作為一個生物學的學說,可是一旦 提出來以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被
轉化成社會達爾文主義,那麼近代西方這一種這個演化的
這一種這個征服的這一種浮士德精神似的
這一種生命觀與宇宙觀,固然將
最近數百年來,人類的科技的這個 發展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但是這一種
機械論的演化論的宇宙觀,所帶來的文明的負擔 也是非常地沉重而深刻的。
那麼在這樣一個 這個氣候劇變
那麼人要一步一步地 被科技文明所宰治的
21 世紀,我們重新重溫
孔子的精神世界所留給我們的啟示,讓我們
深深感覺到孔子的精神世界裡面的那種有機體論的生命觀
是這樣地寶貴,孔子主張,人的身和心是一個有機關係,不是一個
機械關係,人與人之間也應該是和諧,而不是對抗 關係,人與自然,人對自然應該充滿了孺慕
之情,而不是征服自然的心態。
人與超自然更是一個 人之生命意義的詮釋的循環,所以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嘛
今天我們講孔子,我們可以說
在東亞儒家傳統裡面呢,孔孟
的思想,有一個共同的平台 那就是儒學,它是實學與心學的融合
那麼正是在人倫日用之間,孔子啊
悟出了超越的人之生命的意涵。
中國文化 具有很強烈的日常性,中國人的宗教情操是在這種日常性裡面
所體現出來的。
我們今天的課 講到 17 世紀日本古學派大師伊藤
仁齋,他就是在人倫日用的意義之中,推崇論語 說是「最上至極宇宙第一書」啊。
19 世紀末 20 世紀 初,有近代日本資本主義之父之稱的澀澤榮一
有一本書叫做《論語算盤》啊,更是
把《論語》的日常性發揮到一個新的高峰,企圖
把儒學的義利之辨 這個與近代的資本主義相結合
可是,我們再進一步來分析。
今天我們講 進入孔子的思想世界,探索孔子對於我們
21 世紀現代人的困惑所啟示的答案
我們發現,孔子思想世界的內部 還留下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
都由後來的孟子啊,這個提出了更為細緻的 論證。
第一個問題是,人的自覺性到底是怎麼樣子
證立的?我們都知道孔子肯定人的主體自由嘛
那麼,孔子講嘛,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嘛
而且孔子鼓勵我們啊,這一些我們的道德的修持 要落實在日常生活與政治秩序裡面嘛
可是人的這種自覺心 這種道德內在的自覺心到底是怎麼來的,孔子來不及論證
必須到了孟子才提出性善論,提出
仁義禮智根於心的所謂四端之心啊 那麼孔子思想世界的第二個問題
那就是政權的合法性的根據在哪裡?
孔子就是比較 這個模糊地告訴我們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那到了孟子才提出了王道政治的
這個理念,那麼如果
王背離了道,那麼人民就可以在
天吏,這個官吏的吏,在天吏 的領導之下,來推翻這個政權。
孟子以磅礴的氣勢 宣告,天聽自我民聽
引用《尚書》: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
他不為 這個沒落的封建體制
這個唱輓歌 他是加入了戰國晚期
人民的覺醒,提出民本政治論,他說這個
人民是第一、 是最寶貴的
那麼國家是其次,最後才是統治者。
是的 那麼我們用五分鐘的時間來 這個把我們今天講課的內容加以
用動畫來加以撥源提要 本課程從現代觀點探討孟子思想世界
今天第一講所探討的問題有兩個 一個問題是孟子自稱是孔子的
私淑弟子,那麼孔子的思想 主要內容是什麼呢?第二個問題是
孔子為孟子留下了哪些思想問題 孟子如何思考孔子所留給他的這些問題?
如果孔子活在 21 世紀,要
怎麼樣來安頓 21 世紀的人飄忽不定的自我呢?
孔子認為安頓每個人的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克己復禮
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 孔子認為,一旦自我建設好了,自我覺醒了
就可以從自我的轉化邁向世界的轉化 並以自我的轉化帶動世界的轉化。
孔子所提出的仁的內涵 就是自我與他者達到和諧的自然狀態
孔子講正名,意思就是只要我們把自己職分內
應該實踐的職責做好,就能夠與他者得到完美的互動關係
中華文化理想中的人文秩序與自然秩序
是一種和諧而不是對抗的關係,孔子認為
人與自然之間是連續的而且是一體的關係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子在山水這個自然情境里 融入了人的道德意涵,認為自然不只是自然
自然裡面潛藏著諸多對人具有啟示的道德理念。
孔子同時肯定兩個事實,
一個是人具有自作主宰的內在道德秉賦,
另外,又肯定人的存在有其 客觀的限制。
今天的講課,我們得到 兩點結論。
第一,中國文化最重要的遺產 孔學是實學與心學的融合。
中華文化的特點在於具有一種日常性,
超越了世界,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人倫日用之中。
第二點結論是,孔子思想也有其內部問題。
這些內部問題,孔子沒有來得及 解決。
我們今天講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 孔子主張,我欲仁,斯人至矣。
仁是內在於我們 心中的德行,可是我們要問
人的自覺心是怎麼產生的呢? 孔子肯定每個人都有內在的善苗,
人的主體是自由的,人的內在道德 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與政治秩序之中,但是
孔子卻沒有明確告訴我們 自覺心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要到了
孟子才提出性善論,提出四端之心。
另外,孔子也留下了一個問題,這就是政權的合法
性依據何在呢?孔子不是要我們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嘛?
這是理想的狀態,但是如果實際狀態 是君不君,臣不臣,那麼人民要怎麼辦呢?
孔子只說,如果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但只有這樣是不夠的。
到了孟子才提出了民本政治論。
孟子又立即宣稱,政權的合法化,在於人民的同意
那最後,讓我們共同欣賞一首
樂曲,曲名叫做《那天天空好晴朗》。
來一起感恩 孔子的精神,點亮我們的心燈,讓我們走向生命的康莊大道。
謝謝大家。
[音樂]
那天天空好晴朗,我們種樹忙。
一顆一顆小樹苗,
種在校園旁。
揮揮汗 看看天,胸中的志心萬丈延。
小樹苗, 快快長,伴我一起妝點校園。
一顆一顆 愛心樹,我願植樹到天邊,愿這綠蔭
遍人間,永遠妝點人世間,永遠妝點
人世間。
看天空 飛翔的大雁,請歇在我校園
看著盎然的春天 看著盎然的春天。
看天空 飛翔的大雁,請歇在
我校園,看著盎然 的春天,看著盎然的春天
[音樂]
[音樂]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