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音樂]
[音樂] 歡迎各位同學回來到我們食品安全與風險分析的課程
那我們回顧一下上一周的一些課程裡面 告訴我們風險分析的一些基本的架構,還記得嗎?
沒關係,不記得老師今天重新開始再講一次也是可以的 那我們知道風險分析裡面有三個很重要的部分
那第一個部分包括風險評估,第二部分是風險管理
第三個部分呢其實是所謂的風險的溝通,那風險溝通其實是貫穿 從頭到尾,都是風險分析的重點。
那我們知道食品安全 是現在熱門的議題,我們必須對於它的風險
有進一步的了解,當你有了解了,才不會是人云亦云的,每個人都要有思辨的能力,所以- 今天老師
講的是風險評估的部分。
那我們知道 食品安全與風險的評估,那很清楚的,這個風險評估有它的
科學性,有它的步驟,不是市井小民 或者名嘴,嘴巴講說,這個有毒,這個
是我們身體上面危害的,什麼東西都是致癌的,什麼東西都會傷心
不是傷心,傷心是另外一件事情才會傷心,傷身體,傷肝、 傷腎、
傷肺 什麼都傷,對,我剛剛在講,聽起來好像是什麼都傷,可是你想想看
喝水也會噎死人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不要再喝了 沒事多喝水這件事情就不成立,可以嗎?
當然是不可以的啦,因為水太多水中毒嘛,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
推導的食品安全裡面的風險評估的部分 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我們看到這個非常
colorful 的,紅橙綠藍 看起來一路過去呢,包含幾個
component,那幾個組成的要件呢,包括我們的 叫 hazard
identification,就是危害的辨識 當你危害的辨識之後,我們就要做我們的危害的一些所謂的特性化,到底有什麼樣的特性
到第三個步驟是,確定它是有危害的 那我們要去看我們到底曝露了多少
舉例說,剛才講,水有沒有危害?沒有,水是生命的泉源,但是過多曝露,過多
大家有聽過我的食品安全與毒理的第一章節裡面有討論 到,我們知道,當年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
大學新鮮人,一進去的時候兄弟會嘛 對不對,年輕的
freshman,都有很多的想法,竟然入幫的幫規,兄弟會裡面竟然是要 喝
5 加侖的水,就真的就咯斃了,就死了
為什麼?因為它曝露實在太多了,十幾公升的水,在短時間內一定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所以
曝露的評估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假如我們講說,什麼東西是有毒的,我們的
食品裡面,任何的毒物,農藥殘餘物,或者任何的 致癌的物質,不講我們的曝露,不講它的量
等於是這個風險評估,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等於零的,所以這是非常非常核心的一件事情,所以一定要謹記在心
什麼東西毒毒毒,不如講量量量,才是
亮點嘛,對不對?所以第四個部分呢是 對於這個已知的風險,食品安全裡面的風險,食品裡面的毒物
做風險的特性化,它到底有什麼特性,所以 很開心,我們進一步地就要進入我們的課程,經過這樣子的一個簡介
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課程的大綱,那我們會進一步地去 對於我們風險評估的四個基本步驟
一步一步地帶過去,讓大家很清楚可以知道它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達成的
那所有的課堂知識比不上我們的實例的演練 所以會用幾個例子,包括我們非常耳熟能詳的黄麴毒素
以及在歐盟,上次的課程中有提到的大腸桿菌的毒素 那以及英國藍花茶事件,在台灣
2015 年吧,發生的一件事情,那也讓這些商家
付出慘痛的代價,那雖然社會付出驚恐的代價,但相對的可以發現我們會讓
整個社會付出的代價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要好好地珍惜。
那進一步呢 會跟大家推薦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風險矩陣的概念,它叫做
risk 21 21 世紀風險矩陣,就是跟大家推廣一個非常非常 重要的一個 21
世紀風險矩陣的概念,那如何 把這個矩陣能夠去建立出來,我們以花茶的一個例子好好地跟大家
說明,那最後呢會提出一些延伸的閱讀,讓大家能夠去 有進一步的一個了解。
好,首先呢我們來進入我們風險評估的四個步驟 第一個,我們要如何去談何謂是風險的
評估呢?我們知道我們的風險評估呢就是評估某一定的情況之下 它的風險。
就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的話,一定是評估這個食品裡面
相對的一些特殊的物質需要被
確定出來它到底是否存在著健康危害的風險。
那我們這邊 特別提到的,為什麼會提到我們健康危害的風險?因為民以食為天,吃進去的
you are what you eat,你就像你吃的,吃的什麼東西就長的什麼東西,長什麼樣子一樣,要好好地去做健康
的管理,因此呢,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好像營養是我們所必須的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風險評估這個藍色的區域裡面
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告訴我們它是核心的
我們看它的左邊,給我們的是什麼?給我們的是科學的數據
因此,它並不是你隨口說出來它
長什麼樣子,它的數據長什麼樣子,不是你推論的,你思考所想得出來的
它必須用實驗的 方法去證實它到底的危害性、
傷害性 然後呢做風險的評估,那風險的估算出來
之後的結果,為什麼要估算?我們知道 risk assessment,假如改成
risk assessor 就是做風險評估的人
其實是在我們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裡面最重要的核心,核心是什麼?
而把客觀正確的相對的科學的證據
提出來,所以我們知道,風險評估有什麼樣的特性
我們可以,首先可以看到,近來有相當多的媒體 對於我們存在的一些食物上的議題有些討論,舉個例子
最近呢有看到一些醬油裡面 出現的一些著色劑,著色劑,醬油
我們老祖先的智慧裡面讓我也 有點甘有點甜有點回味
這樣子的味道,你認為它是有毒的嗎? 好像過去沒有這麼認為,吃了一輩子。
可是呢,這樣子的 定性說它是沒有毒的這個概念,好像讓你覺得有點點虛無縹緲
有或沒有之間,其實我們希望把它轉換 風險評估能夠轉換成定性,有或沒有之間轉換成
有毒與否以外,要把它的毒性 定量,劑量的效應要找出來,因此呢
對於定量的重要性,其實會超過你遠遠地
想像,它會給予更多的證據跟資訊,讓我們的風險
管理者能夠得到適當的管理的一個要件 那第二部分是所謂風險評估呢,我們其實多是
應用在未知和非已知的上面,為什麼要提這件事情? 我們發現,在新聞的議題裡面
重複地用搜尋引擎看到的結果你會嚇一跳 去年也有類似的所謂農藥超標,今年也超標了
然後呢,我們擔心有一些吃的,海裡面的一些生物裡面中毒的事件
去年發生,今年也發生了,那還要再去對這件已經發生的風險,食品安全
還需要為這件食品安全的事件去做風險評估嗎?不是 其實它是做風險溝通,在未來幾周中會跟大家講
如何去趨吉避凶才是重要的地方 其次呢,要能夠比較食物間或相同食物之間的
危害的差異,那這個差異是什麼?舉個例子 我們現在去吃洋芋片,去吃薯條
我們看到它是脫水的洋芋片而不是油炸的 洋芋片,同樣的食物的類型,它的風險是否有差異?
這個是值得去做風險評估的,然後呢,做很好教育。
很清楚的,我們知道高溫 油炸之下產生的
被確認的致癌物質啊,就是說丙烯醯胺、 異環胺,舉例來說我們的
一些多環芳香烴類的物質絕對是比
相對的我們用風乾的或者是脫水的,來比起來,差異就存在了
那就會可以當做評估出來的差異作為交易或者是宣導的差異
更重要的事情,我們做出來的結果呢,要做風險管理的依據,免得這個
管理有一些些虛無縹緲,這是不行的。
那,再其次呢,它在國際 貿易中扮演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
跟大家報告,我們歐盟近年來對於食品安全 甚至化妝品裡面的添加物質
安定劑,都需要做 風險評估,證明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
可以想象,假如貿易中,你的產品
沒有辦法提出這樣子的毒性安全的試驗結果,請問你如何說服你的貿易夥伴
當作是進口你的產品為優先呢?你完全失去了競爭力。
所以不單是我們的身體 的健康上面的值得去這樣做,更重要的是,在國家的
競爭力跟國際貿易上面,也是扮演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風險評估呢,有什麼樣的基本的原則呢?評估的過程
中一定要知道說,你的目的在哪裡?因為它對健康風險,比如說丙烯醯胺
舉例說,我們的帶藥新,比如說,我們的 DDT
這些在食物中的殘留 或者農藥殘留,動物用藥殘留,很清楚就是說,擔心這些食物產生的
身體的健康的危害,所以它目的很清楚,為什麼? 提出了風險溝通的需求,因此呢
就要建立我們風險評估的必要性,更重要的事情,我們評估出來的結果
你信不信,哇,這個就是一大藝術了
我們在看媒體的報道的時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 為什麼?因為
評估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透明化,讓過程當中就已經讓大家知道
評估的過程面臨什麼樣的瓶頸跟困難性,有些評估
是它有極限性的,讓大家能夠接受這個極限性,而取得最大的
公約數,我覺得是必要的,更重要的事情是 要做到我們數據具有一定的品質跟精確性,現在做的風險評估跟
下次做的風險評估,應該非常有一致性,就好像
之前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塑化劑裡面,測出來的塑化劑值 是一定的
A 數值,經過三個月之後測出來是 B 數值,兩個較是有
10 的一次方十倍、 兩次方百倍、 三次方千倍的差異,你還能夠確定這個數據是可用
的嗎?所以很重要的事情,這些分析化學需要一個非常強的團隊,這個團隊呢,有它的 所謂的管制跟一致性,所以
Quality Control 這個 QC 的部分 非常非常重要啊。
那對於風險的不確定性的描述 那為什麼要講不確定性的描述?是因為你在評估的時候,你是
公正、 沒有任何偏頗的,所以對於不確定性的描述是為了
未來確定性的結果,當做是一個判斷的基準,否者你一
開始你就說,這個大概是沒有毒的,這個大概是沒有問題的,開始去做風險評估 你就偏頗就會出現了,所謂的
Bias 偏差就出現了 那適當的風險評估呢,應該指出其在食品中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疾病
那待會會提到的一些案例裡面,很清楚的
一些特殊的大腸桿菌在歐洲產生的 很嚴重的腎臟疾病,甚至是透析
我們在上一週,大家應該印象很深刻,我會今天也會用同樣的例子,把風險在中間
把它給說明下去,讓你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呢 我們需要重新評估的,我剛才提到的,醬油這件事情一輩子
你都不會覺得它是有異常的,可是焦糖色素在醬油裡面是必然存在的
請問醬油沒有醬油的茶色還叫醬油嗎?
當然不叫醬油啦,所以色香味能夠持續地俱全嘛?也很困難嘛。
可是過去 把它當作是我們的媽媽的媽媽的媽媽的媽媽從
幾個世代下來都已經在使用的東西,我們 有一個很特殊的名詞叫做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叫 GRAS。
G-R-A-S 的概念應該 大家都還記得啦,隨著時間的改變,我們對於新的
擔心的課題,就必須要新的評估,要進行
重新的評估,所以它不是評估過之後就永遠不變的
所謂永遠不變就是它沒有繼續做進一步的評估,有時候有一些新的證據讓我們值得說,應- 該要繼續
去做下去,好,看到這個風險評估的四個步驟裡面呢,我們繼續來看下去 第一個,我們叫做
Hazard Identification 那決定這個 危害物質是否增加某一種健康危害的
情形的發生率,請問你,你如何去觀察到? 其實蠻困難的,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小
小的區間,都有自己的生活範圍,所以對於一個 食品安全的事件,必須要有媒體
必須要整個組織性的通報系統,才能夠讓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爆發
爆發出來是什麼?是來自於什麼?來自於健康的危害 那需要有醫療體系。
在台灣有非常非常完備的 健保體系,所以呢,有些傳染疾病的通報
舉例說發燒、 拉肚子,這些都在醫院裡面
當你懷疑分離出來特殊的菌種,比如說剛才講說 致病性的大腸桿菌,甚至一些霍亂的弧菌
等等,這些細菌食源性的危害的 源頭,都會成為通報的一個依據,當通報集中這樣子的
證據,欸怎麼一個區間裡面,在台北也有,新北市也有
台北各家醫學中心,陸陸續續都爆出類似的個案,可以講說這是一個 區域性的流行疾病,叫做
epidemic disease,那因為這個區域性而做
較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的一個調查,會讓你有更 強烈證據說,它是事件,要去查出原因啊,因此
查出原因只是開始,當柯南要去找 出答案的時候,當事後諸葛,我們都很簡單,啊原來就是這個
我也會講,可是在事前要把它確定出來,它的困難度是
所以我們必須對於我們的 政府單位要鞭策,但是鼓勵其實要更重要
其實他們都是一些專業的人士的一個監測的過程中 舉個例子,在台灣的塑化劑事件裡面
就是因為某個特定的物質,在一個無意之間的
檢驗當中,發現了異常的一些
高標值出現,鍥而不捨把它給抓出來,這個是添加進去的一些
物質,為了特定原因去添加進去,讓它起云一樣的,可是它會不會造成身體的危害
然後呢,大家開始去關心了。
這的確實要從很多的細微裡面 多給掌聲,但是呢,適度的鞭策是需要的。
我們舉一個 危害的辨識的一個例子。
呃,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 左邊呢是一頭牛,應該是乳牛啦,呃
兩隻膝腳跪在地上,站不起來了 那這件事情呢,在上一個世紀末,就
因為看到了我們的牛有這樣的個案,怎麼站不起來了,而且全身地抖動
那後來經過了我們的解剖發現說,是牛海綿狀的腦震,後來我們把它稱為是 狂牛癥。
狂牛癥是一個臨床的表症,我們看到牛 好像沒辦法站穩,然後呢,情緒
暴躁,會衝撞等等的,站不起來 欸,看到這樣子的一個
病癥,可是牛肉是我們攝食很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全世界都是,看到會怕啊,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欸,後來證實,在中樞神經系統裡面 有發現叫做
prion,p-r-i-o-n。
這些叫做 普里昂蛋白,這個蛋白 會傳染的,那更可怕。
那是不是針對這個傳染的物質
到我們的人體內,甚至在牛隻之間會有傳染之後,它
產生的危害的,就是非常非常清楚的健康的危害,所以馬上會 成立將來非常強的警訊。
這個警訊呢其實它是起始一些 風險評估的步驟。
這些步驟是什麼?我們可以看到 所謂第一個:資料庫的搜尋。
資料庫的搜尋 到底這個所謂剛才講 prion,狂牛症的東西存不存在?
有沒有病例報告?甚至完全沒有資料可尋
假如沒有資料可尋,常常都是來自於走上我們左邊這條路 走上我們左邊這條路下來。
這條路下來之後的結果呢? 看臨床上看到這些豬隻有異常。
那我們人類 是不是在臨床上也有類似的病案發生
兩個一配起來,再加上食品安全的暴露的一些病史 是否有吃牛肉,是否吃牛腦、
牛脊髓、 牛神經的部分 讓它有暴露的機會?有沒有流行病學這個區域裡面特別愛吃
牛的一些中樞神經的相關的一些產品,食物產品?有沒有 特別多發生?哦,的確是有哦。
開始講說,如果去證實 才會往下走,用動物實驗來證實,然後去把腦部
萃取出來去看分子的結構比較跟牛隻裡面是不是一樣
確定最後的健康危害的描述才會出來 如果呢,資料物搜尋是有。
舉個例子說,已經幾十年來我們都知道 黃麹毒素,待會兒會提到。
有沒有資料?有啊!老早就知道,知道怎麼辦? 先判斷它有沒有致癌的風險。
致癌的風險用致癌分類作為 風險評估的一個走向。
另外一個方向呢是非致癌類的 我們走向非致癌類的一個健康風險評估的,待會兒會一一地提到
第二個部分呢,已經確定 這些物質是危害的。
那我們就要做危害的特性化,叫做 Hazard Characterization,評估危害對於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多深
比如剛才講的狂牛症。
你可能就會步態不穩 抽搐,甚至呢整個臥床,神經學上面的一個失能 退化。
所以要整理目前研究已經知道相關的危害,趕快收集整理完之後
可能要產生的危害嚴重的程度,包括它可能產生的疾病,我們剛才講說狂牛症
腦海綿腦症,或者是黃麹毒素的肝癌它的嚴重程度
它從暴露到發病時間,這些流行病學的資訊裡面給我們證據 已經有初步的,它會產生。
既然是會產生這些傷害 就值得去做這些危害嚴重性跟持續性的評估,進一步去評估。
那如何去評估? 我們進入危害的特化性裡面 就是Hazard Characterization。
那我們已經提到了 假如在臨床的觀察或者是在流行病學的觀察上已經知道它有些危害
那進一步要去當做科學的
劑量性的,我們剛才講定性以外就知道定量了,定量的時候其實 為我們犧牲的都是一些小動物。
這個小動物我們就不要講它的名字,我們很尊敬它啦 我們可以看到橫軸的部分。
這邊橫軸的部分,其實講的是 劑量。
那接下來呢我們可以看到縱軸的部分 縱軸部分講的是毒性。
我們看一下 這個曲線呢,是雙曲線的螺旋的形式下來的
可以發現,當我們劑量最高的時候,在這個區域
可以看到它的毒性效應是最大
因為暴露劑量是很高的,所以毒性效應是非常地高。
可是呢 當我們在做實驗的時候,會把不同劑量慢慢慢慢調降,去觀察
這些動物的一些臨床的反映,可以看到 中間有這樣的劑量存在的地方,叫做
LOAE 叫做 Lowest Observation Adverse Event,就是 很低劑量,最低劑量觀察到的。
再往下是 NOAEL, N-O-A-E-L。
是 No Observe 的,沒有觀察到劑量的。
所以從高劑量開始出現的 毒性的效應,到低劑量走走走,走到
最後看到毒性的效應,跟完全沒有看到毒性的效應 找出一個最大不產生健康危害的閾值
這個閾值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是接近 在這個區域裡面,叫做
NOAEL 那同時呢就觀察,這暴露這些毒性物質會對食品
安全健康危害的物質呢,它的造成的症狀的範圍是神經學呢 還是肝、
腎、 呼吸、 心臟等等的或是生殖的毒性,持續的時間是多久
那在這個環境中到底給予,怎麼樣的給予的方法 自然的載體不同,它是不是有不同的危害特性
所以對於什麼樣的食物才有可能暴露 哪一種宿主是跟我們比較接近的
猿猴類呢比較接近呢,還是跟我們比較遠的,可能是鼠輩們啊,就是一些小鼠啊跟我們 比較有些症狀。
所以宿主的敏感性也是要去做進一步的考量的。
當做出這個曲線之後呢 我們才知道說,有!高劑量就看到有些效應存在 低劑量已經沒有看到效應存在。
它這個叫做 Hazard Characterization。
這個叫做危害的特性化已經知道。
因此我們要進入 既然是有危害的,我們就要看它到底
暴露是多少,我們剛才講,量量量,這個 亮點是什麼?要知道到底暴露的量,總量是多少。
因為 暴露的量決定了你這些會在你的身體裡面是不是產生毒性的效應,我們可以看到
我們必須計算研究族群這個危害源的實際暴露的情況,所以呢是吃進來的
所以是要攝食的頻率是多少,每次攝取的量是多少,每次攝取的時間
一個禮拜有幾次的暴露的時間,每個族群上面平均的體重是多少,壽命是多少 這些都要成我們研究的記錄點。
可是呢,實際 跟預期上面,人體的暴露量有時候會有一些 偏差存在。
沒有辦法那麼精確,但是 至少我們的暴露量是經過科學的為基礎的估算
因此對於暴露量的評估呢是一個國家非常必要性的政策
跟長期持續性的普查,普查之後呢得到了一個國家 攝食的資料庫。
因為每個國家的飲食習慣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必須建立
我們自己國人的飲食攝取的數據,才能夠做 暴露評估的很重要的依據
那因為有了暴露的評估才能夠利用 先前的危害的特化性裡面的劑量效應的關係
奠定出我們國人攝食的可以接受量或可以耐受量
它是很重要的國家基礎,健康基礎建設 是值得我們去做。
那我們一直有提到關於塑化劑的,當時 提到的一些議題,也有提到美耐皿餐具裡面
可能溶出的量,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之前的食品安全事件裡面
三聚氰胺造成的嬰兒的結石,甚至腎臟衰竭的一個事件當中
警醒了三聚氰胺潛在的風險 讓國人不斷地往外推,推到什麼我們現在的餐具
美耐皿的餐具是不是含有三聚氰胺?會不會溶出造成毒性? 這件事情,我們其實用了很久了
但是當在說三聚氰胺它的餐具會造成我們的健康風險的時候
只講對了一件事情,三聚氰胺,但是沒有講到量 這件事情就是非常非常地讓民眾恐慌的一點。
當民眾的恐慌 這就是一個議題的確認。
所以我們再一次回到風險 評估的過程當中,我們對於風險的這個危害的確認
就已經定下來,定下來就要評估嘛。
那我們來看一下,進一步地 有關於起雲劑裡面使用塑化劑的,我們知道,當時在台灣
發生的掀起了無限的波瀾,讓台灣的食藥署
嘗盡了苦頭,但是也讓台灣的食品安全有進一步的一些法治面的規劃
有傷害,但是可以保護我們長期的更健康是值得的
所以風險評估的暴露裡面已經確認,它對於我們的腎臟
是有傷害的,所以值得我們去把它當作風險評估的一個特點 值得去分析的。
那如今看起來,塑化劑 持續在危害著我們的生活。
有時候我們在講說塑化劑回不去了 塑膠製品對我們來講實在是太方便了,但是盡量減少它的暴露是必要的
最後要講說風險的特化性。
對整體這些危害已經確定的 它的危害的是哪些辨識好了,特性是什麼?
也知道它的暴露的評估之後,就知道這個評估可能 造成的一個結果。
我們這樣暴露的行為之下 這樣的量之下可能造成怎樣的傷害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我們為了是要用這個最淺顯的
易懂的文字,把科學這些複雜的數據轉換成一般
常態的語言,讓我們同樣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群眾都知道
在它現在的暴露模式底下所產生的健康危害到底有多少
而不是從剛才講的第一項危害的
辨識之後,直接跳到說,我們現在對我們健康危害非常嚴重 這個中間的
gap,這個間距實在太大了,所以我們 一定要學會,當人家講
A 是有毒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跳到最後 中間的過程必須串聯起來。
當串聯不起來的時候 我們要有去思考如何把它串聯起來,或者是正確的知識 我們要訓練我們思辨的能力。
所以同學們上完這堂課是最重要了,再次要強調 我們來看一下,當我們整合了剛才的危害辨識、
危害特性化跟暴露評估 的結果,我們估算我們危害因子對人類產生的特定的傷害這個距離裡面,因為
拿來評估的不是我們人,拿人類做實驗,我以前舉過例子,曾經發生過
這樣子的實驗,就在二次世界大戰裡面有用人來做實驗,蠻殘酷
但那個資料還真的蠻珍貴的,可是絕對現在是不能再做了
我們剛才也很清楚知道,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假設性質 你做實驗是做在哪?是做在動物身上。
甚至有一些用細胞實驗 去,所以還有很多的假設,有很多的不確信性,有些跨物種的概念裡面
因此,它必須要有一些推估跟轉換。
所以待會兒 在我們的進一步的實例演練裡面可以跟大家做進一步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