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节我们会谈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首先是
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和载体进行学习,其次呢,不同的知识载体它有什么差异
以及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应对海量的需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如何去挖掘学习时间,像去哪儿学以及 什么时间学,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职场的人来说都是问题
学习的资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我们学习效率,我们去哪儿学习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一概而论。
如果泛泛而言的话,那就是我们要选择最优质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我们先看看学习资源的类型,我们通常的学习资源有文本、
网页资料 书籍、 视频、 课程,那这些都是知识呈现的载体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选择哪一类的知识载体进行学习,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 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以学习一个软件的使用为例来说。
我们可以选择的学习资料可能有软件说明书,网上的图文教程 专业书籍、 视频课程以及专家。
那这些形式哪一种方式学习最高效 我相信你一定会认同如果有专家指导一定是最高效的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牛人,直接向他请教那最好了
因为这是最智能的方法,他可以不但可以教人使用,如果碰到 问题,他可以及时帮你解决。
但这种方式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有可能是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 第二呢,有可能他根本没时间去教你。
除了这种方法之外,我认为视频可能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因为视频和图文或者文字相比,视频的信息量更大,它可以直接展示整个操作过程
所以你跟着视频学习比看书要更加高效一些
书籍或者文本这类的静态信息对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它并不是非常友好 但这类信息它也有自己的优势。
譬如说书,它可以快速 翻阅,便于复习,如果有电子版的话,我们还可以进行检索
视频在初始学习的时候尽管很好,但是你检索起来不太方便 你也不能够快速去翻阅,或者你翻阅这个体验也不好。
所以不同的资料其实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下信息资源呢,我们可以从生产这些信息资源的
难易程度来看一下它们也是不一样的,像微信、 微博这类信息它非常容易生产制造
但这类信息及时性很好,但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信息量太大,而它的意义通常不是太大
就是每一条信息的价值通常不是太大 那书籍这样的东西,它相对比较系统
生产也很困难,通常出一本书,需要、 需要花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
这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知识载体,它的生产程、 难以程度或是说它的加工深度是不一样的
这类知识加工深度对于我们选择学习材料有什么启发呢 如果我们要学习经典的知识内容,最好是选择经过深加工的知识载体,譬如像教材
那这类来源知识它不仅系统而相对比较可靠一些 如果你要学习比较新颖的知识、
比较前沿的知识,那你需要关注 及时性更好的一些信息。
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学习资源呢?在上一门课当中我们提到
学习策略时讲到我们要保持专注,要找到自己核心的领域,其次要扬长避短 要向牛人学习。
那这讲到牛人,其实就是优质的学习资源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像什么样的人学习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上这些对于我们选择学习资料有什么启示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点,第一个要根据需求选择合- 适的载体进行学习
刚才说学软件,那视频可能更好一些 但图文呢比较利于我们检索复习。
从知识加工的深度的角度来考虑 如果学习经典内容,选择知识加工深的资料,譬如教材,如果学习浅显的知识,你要选择
论文或其他及时性更好的进行来源。
如果从个人专业方向来考虑呢 如果是自己核心的专业方向,你不仅需要学习经典内容
还要去关注最前沿和最新的信息。
如果是自己 非核心的研究方向,我认为你只需要去了解这个领域
通用知识就可以了,建议你选择这个经过深加工的 资料来进行学习。
这个原则我把它叫做抓大放小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精通,我们时间是有限的
对于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我认为抓大放小的原则来进行分配时间是最高效的
那哪里有优质这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 特别视频类课程资源对于我们系统学习某方面知识有很大帮助
如果你想学习某方面内容,正好在网上能找到相应视频课程的话 那我认为这个可能是一个首选选择。
哪里有好的课程,果壳网最近做了一个调查 列出了一些好的课程平台,譬如像
coursera、 edX、 学堂在线、 中国大学 MOOC
等等 对于职场好课呢,像网易云课堂具有明显优势,其他还有慕课网等等
我想这个结果应该是对于中国的学习者调查得出来的 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这边很难给你推荐一个适合每一个人的
平台资源,我希望这一部分的内容呢,能通过学员之间的相互分享得到一定的补充 除了这种课程平台之外,再推荐一个视频
网站叫 YouTube,这里有很多很多的视频信息 当然,可以肯定娱乐肯定占多数,但是也有很多技术类的、
科学类的视频 譬如我在了解新的技术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到这里去找视频
它的丰富程度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除了这类视频的资源之外,我个人还推荐音频类的资源
像中国喜马拉雅就是一个重要的音频资源平台 它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而且喜马拉雅也是 coursera
合作平台之一 音频在某方面虽然不及视频,但是它有自己独特优势,譬如它不占用我们的视觉资源
那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一边走路、 一边跑步、 一边去听 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一类时间来进行学习
不同国家基本上都会有相应的网络音频电台,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就是说音频很好帮助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无法阅读的时间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
如果把这个碎片化的时间能够用来学习的话,也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学习途径 那怎么样去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呢?
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利用移动这种终端来进行学习,像手机 很多的学习平台它的移动端学习体验比在电脑上学习体验更好一些
譬如一般的移动端都支持视频下载而电脑上通常不支持,像 coursera 以及网易云课堂都是这样。
在离线下载之后我们学习会更加自由,而且不会存在这种卡顿的现象
另外一点移动端天生具有便携的优势,所以你可以随时随地去学习
哪怕在等车的时候,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利用起来
关于碎片化时间利用也不要走极端,也就是说我们要可能利用可能的碎片化时间 但也不建议把所有的碎片化时间都利用上。
如果你的工作是事务性的工作 对完成工作连续性要求不是太高,那这种
时候我建议你要尽可能去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如果说你的工作是一个创作性工作,对于工作连续性要求比较高,建议在碎片化时间你不要-
去做一些 无关的需要转换思路的工作,这样会打断你的思路
你在切换回原来的思路时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因此,碎片化时间利用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那这边还想提醒一点就是,对于职场人生来说,时间的碎片化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譬如你正在沉思,电话来了,你刚开始写作,微信又有消息了 或者又有 e-mail 了。
那这种干扰会极大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因此我建议如果说你需要做一些深度投入的工作
建议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譬如把手机静音或者关机等等
当然你可以选择一些没有干扰时间,譬如你早上早起 四点钟或五点钟起来,那这个时候肯定一般不会有什么干扰
我们的一方面要充分去利用碎片化时间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主动将时间碎片化
什么叫主动将时间碎片化呢?譬如说我们不停地去查看手机 然后及时去回复
e-mail 那这些都会将时间碎片化
虽然你看一下手机可能只花五秒钟 但是你的工作思路被中断之后,你可能需要花更多个五秒钟
好,我们这节讲到了关于去哪儿学习要选择尽可能优质的资源和合适的载体形式进行 学习。
从知识加工深度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学习经典内容,要选择经过深加工材料
这样它概括性更,更强,信息量更大,如果我们是了解前沿的内容,要选择时效性更好的材料
在对于种学习定位上,对于专攻方向要精深,经典和前沿都要学习
而非专攻方向呢,要尽可能学习经典,要采取抓大放小策略 提升效率。
在时间利用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但又不要主动将时间碎片化
虽然这些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当中未必能够贯彻 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思考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方面呢?
欢迎你在论坛分享你的学习经验,也欢迎你分享你所知道的优秀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