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就这个预言,我上次也讲了就是, 最好的工作不是说别人发现了一个规律你再去解释,是个马后炮啦。
那最好的工作是,当然那样能解释也很不错。
那最好的这个工作是,你甚至可以做出一些预言。
所以我们在2002年的时候就做了一个预言, 根据我这个模型就是只要你望远镜的时间分辨率足够的高,
你就可以观测到两个波,跑在最前面的是, 是日冕的莫尔顿波,就是磁快磁声波啦。
就像声波一样,只是跟磁场耦合在一起,那还有一个跑得慢的就是EIT波。
那EIT那个望远镜当初为什么只看到一个波呢? 那是因为它的这个时间分辨率太低了,15分钟。
它是每15分钟拍一张太阳相,然后再过15分钟拍一张太阳相。
这样的话那个跑得快的都早没了对吧?都传到太阳背面去了。
所以你逮不着的,当这个2002年, 做了这个寓言然后就一直胆战心惊,就是等待了,
然后其实在2003年有英国人和就发表了一篇文章,用了一个例子说证实了我这个寓言。
但是虽然它这个例子后来有人反对说不是那么确凿,但至少就是说有人证实了。
所以当初有一个学生跟我说看到一个文章说, 呀这个工作很好,你刚发表第二年就有人证实了。
然后我说,我觉得最好的工作应该是,
你提了一个理论然后国际上为你这个理论争论了10年,最后得出结论:你是对的。
这才是最好。
[笑] 那当然我一直等,等待最确切的证据,那等了9年不是10年。
到2010年,美国发射了一颗SDO卫星, 这是有史以来分辨率最高的一颗卫星了。
它有10个这个镜筒,这10个波段观测太阳,那数据都实时在网上大家可以下载。
然后它们内用的每个这个波段它的CCD都是4K乘4K,就4000乘4000。
比我的小米手机分辨率还高,那有最更重要的是它的这个时间分辨率非常高,12秒。
每12秒就拍一张,这就应该能看到对不对?确实。
那我们在2011年观测到了这么一个EIT波这个事件,
那这是随时间的演化了4个时刻,在第一个时刻开始发生然后呢, 这里有个耀斑,然后第二个时刻这里还只能看到一个波前,
然后到了这个时刻,其实能看到两个一个亮的和一个暗的。
然后到了第四个时刻,这个暗的和那个亮的分离得已经比较开了。
那为了更清楚的看这两个波,我就沿着这一条线, 去画它的亮度随时间的演化。
这就是沿着这那条线上的亮度分布,然后随时间的演化。
你会看到一个很亮的但是往外跑的慢的波,
这个速度只有190公里每秒,那还有这个叫S,S就是slow慢,
那还有一个F,那F呢就是跑得快的,所以就清晰地看着了两个波,就证实了我们,
9年前的寓言啊,那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 一个争论就是到底这个EIT波它是由谁驱动的?
在早期呢,很多人认为这个EIT波它是由太阳耀斑驱动的。
因为它看到这个相,在有个耀斑然后有个波对吧,这就跟你扔了一个小石子,
到这个玄武湖然后你看到有个波慢慢往外扩张。
所以它很多人认为这个就是耀斑里面有个压力脉冲,高温对吧?高密度然后产生的。
然后另外一部分人包括我,那认为这个, 不对,是日冕物质抛射产这个对应的是EIT波。
其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Cliver指出来的,
他其实发现有一倍以上的EIT波,它伴随着耀斑非常地微弱,只有B级。
你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微弱的耀斑会产生一个全球的扰动。
就跟你很难想象一个三级的地震会产生一个海啸传到 另外一个这个地球的半球,所以那就
算大家在那纠缠到底这个是耀斑还是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EIT波对吧? 那我当初就在想我可不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来区分这两者,比方因为有很多耀斑,有的耀斑 呢,它是有有日冕物质抛射的,有的耀斑是没有日冕物质抛射的。
大家可以给大家半分钟思考,你怎么去判断,
到底EIT波是由耀斑产生的还是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 思考30秒。
有这30秒,SDO已经拍到快3张图片了, 那我的一个想法思路非常简单。
就是我去找那些耀斑,它没有CM(口误)日冕物质抛射。
然后呢来看它是否有EIT波对吧? 我就找没有日冕物质抛射的耀斑看它有没有,
因为,但是为了让这个检验更可信,那我有两个要求。
就是选择这个爆发事件,第一个就是我要想选那个强的耀斑;
这个因为你刚才说了这个弱的耀斑都能够产生,假设你他们那些观点是对的,
弱的耀斑都能产生,那我强100倍强1000倍的耀斑我更能产生对吧? 所以我选那些强的M级,X级的。
然后呢,我在选的事例呢是靠近太阳活动极小年,黑子非常少。
这样呢整个太阳背景比较干净,这样最后我把所有的时间列在,
一起,最后发现没有一个耀斑它产生了EIT波。
所以,这个工作的结果就导致了,我以前一直做理论的做数字模拟的。
那这个工作就让我发表了第一篇观测的文章。
结论就是:EIT波是由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而不是由耀斑产生的。
所以非常简单的一个想法,只要有这个想法资料都在网上,你去下载你就能得到你的结这个证- 实你的想法。
那EIT波的研究它有很多意义啦,其中第一个意义, 它就说它其实是日冕物质抛射的在极紫外的一个表象,
所以你看到EIT波这就意味着:有一个日冕物质抛射。
差不多在朝着地球抛啊运动。
那另外一个呢就是波种是可以拿来做, 这个日震冕震学我们学的,日震学对吧?我们上节课讲了。
太阳内部这个震荡可以来反演它内部的结构,那日冕 里的这个EIT波同样可以来反演这个日冕的磁场,这叫冕震学。
按照我这个模型,当然这个模型这个反演比较复杂。
EIT波传播这是太阳表面,这是它们的磁感线这是日冕里的。
日冕里的磁感线是不容易测量的,但EIT波它对它的速度,
是跟磁场有关对吧?跟磁场强度跟磁场的位型都有关系。
按照我这个模型, EIT波是这样产生的,从这儿传到下面然后产生第一个波,然后再上去再下来产生第二个波。
所以磁场的结构就决定了你这个EIT波的速度。
那反过来根据EIT波的速度就应该能反演这个磁场的结构对吧?
但这个反演非常复杂,我觉得我后数从今几十年都可能很难做成。
但是,我可以不先做这个反演,我做正演。
这儿叫forward modeling,也就是说我假设有一定的磁场形状。
然后我可以计算这个位型对应的EIT波的速度(口误)分布对吧?
然后拿这个速度分布跟观测去比,如果不行我再 调整这个磁场的分布,然后再算这个EIT波的分布直到,
我这个算出来的EIT波的速度的分布跟观测一致。
那我就认为这个磁场就是真正的日冕里的磁场分布。
当然这个工作还就是非常有待于继续改进,那有待于大家不断地去努力。
好,这是这一讲也就到这儿。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