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好,接下来呢我想通过
一个结合了访谈叙事跟其他一些纪录片常用手法的 一个微纪录片来探讨一下访谈叙事
微电影,它的一些本质特征跟一些创作思维 我们先看一下山本耀司《这个世界还在变得更糟》
这样的一个微纪录片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音乐]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音乐]
[外语]
[外语] [外语]
[音乐]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外语] [音乐]
[音乐]
>> 这个纪录片
它具有了访谈叙事的这种特征,因为我讲一下它的这个纪录片的拍摄的背景
首先山本耀司这个享誉世界的一个日本设计师
他是一个服装设计师,他具有着非常传奇的人生经历 并且他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
这样一个设计界的这样一个地位,同时他的精神,他的观念
也是非常独特甚至是叛逆的,所以他整个人由内而外
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一个存在,一个精神的表达
那么这个访谈叙事微电影的一个创作的背景是他来中国办了一场活动
而这个活动当中呢他接受了一些媒体的公共的采访,同时 因为他跟这个纪录片的一个创作团队里的某一个人比较熟识
所以呢,山本耀司接受了 这个记者的一个单独的访谈,所以呢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于
山本耀司跟这个记者的一个非常深层次的 但是非常时间短暂的这样的一个交流的一个记录
我们看到正是因为这个记者跟山本耀司的这份 惺惺相惜的有点认识,这种私人的背景,所以让这部影片在如此
短的访谈时间之内但是相对来说 完整地展现了山本耀司整个人的一种性格气质
同时他的人文精神我们也可以从整个影片当中看的出来,所以说我们去分析一下
首先这部影片的旁白的部分它主要是山本耀司在接受访谈的时候
他的一些言论,他把这些言论进行取舍之后 把这些标志性的言论作为一个背景来呈现
山本耀司就像在做一个非常深邃的,非常自我表达的一个 访谈一样,把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一点一点的讲述出来
然后我们在里面可以看到整个视频的组成 部分,有一部分是山本耀司接受访谈的时候的
一个近景特写镜头
>> [外语] [外语]
>> 然后是他在讲一些非常重要的关键字词的时候
会用一种motiongraphic的这种方法把这段话 把它呈现出来
>> [外语]
>> 把这段话强调出来,然后另外一个我们还能看到影片中用到了大量的
跟山本耀司的服装品牌以及跟他的理念相关的一些视频素材
>> [外语]
[外语]
[外语]
>>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这部
访谈叙事微电影的一个画面内容,而它的声音基本上都是访谈当中记录下来
的声音,所以我还是把它放入到访谈叙事微电影的这个部分来
因为它整个的一个基础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访谈的 这样一个内容的一个精神主旨,包括它的整个声音的部分
是以它为基础的,所以说这个影片其实在访谈叙事微电影当中呢一个
做的非常到位的,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这样的一个样片之一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哈,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导演在对整个 材料的取舍以及重新整理的过程当中
发挥了非常大的主动性,影片首先蕴含着被访对象山本耀司的一些
人文观念,但同时也饱含着导演对于事物的一些看法
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呢其实我们从一些幕后的花絮也可以了解到
这个影片的导演他当时也在访问的现场,就他不是直接进行访问的那个记者
但是他当时在现场,而他本人也跟记者一样 对山本耀司的精神,对他所传递出来的观念
非常的赞同,他甚至也是山本耀司的粉丝,所以说 真是基于这样一个对被访问对象的深刻的认识跟理解
包括认同,所以他们可以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利用导演自身对于事物的看法,对于世界的观念
可以把这个人物进行最大限度的还原,同时也 极大地丰富或者说极大地呈现了这个人物背后所蕴含的
这种精神,人文的思想的一种表达,在记事的美感当中,作品的构思,匠心的独运
独特的视角,也都可以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并且可以打动观众的内心,所以说我们可以多少看到
这部微纪录片的作者对于整个访谈内容的介入
但是这种介入又不是过度的干预,所以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刻意介入但是又不过度的干预
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体现被访问者
精神世界的这样的一个片子 第一点,我们需要在谈话当中主动的挑动情绪
就像在山本耀司的这个访谈当中,山本耀司在采访的空隙,他对着这个记者走过来
然后他说我们抽一根烟再开始聊吧 因为他们这种相互了解的关系
会让他们心照不宣的了解到整个访谈的中心内容
在话题中挑动情绪,在引导中深入内心,山本耀司的每一句旁白
娓娓道来但又掷地有声,饱含着他的情感
所以这都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引导之下的一种 自然流露的情绪的表达,同时我们在这样的
良好的沟通交流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感知到 人文精神的传递。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纪录片当中非常经典的一个案例,一个访谈的案例 来做一下例证,我们都知道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有一次他刚刚经受过一次恋童
案例,恋童癖案例的一个调查,然后之后他要去接受一个采访
所以说我们可以了解到说他在那个状态之下,他其实内心是很不愿意进行沟通跟交流的
但是正是因为那个访谈节目的那个主持人
他循循的善诱,他放下姿态跟杰克逊进行深度的内心交流
以非常平和的语气友人的姿态获得了杰克逊的
信任,所以杰克逊当时在这个节目当中 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还原了他脑海当中对于那个事情的记忆
这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要说对于一个享誉世界的一个明星
所以说正是这样一种深入内心的交流才会获得这样的一个访谈的效果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那么在操做层面上也许有人还会问很多问题啊,比如说
那我应该如何去决定我的这个影片的画面风格
我要在哪里拍摄,我要在哪里进行访问 然后被访问者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然后我应该如何去设置问题
种种之类的,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我想
我们还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几点原则,首先 你想通过这个访谈叙事
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人文精神,这是你的一个主题,所以你要 根据主题做一些风格上的调整跟确认
另外一个就是你的被访者,他的身份地位,他的访谈的内容
他的人文价值的取向,也会一部分决定 整个影片的一个走向,所以他的整个造型的设定包括打光方式
他的出场方式,也应该是和这个影片统一的风格是保持一致的
以这样的一个思维其实我们很多相应的的操作层面的问题都可以 一一的去慢慢的把它解决,这也是建立在我们对于整个
访谈叙事这个影片当中的一个 主题的认定以及被访问者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我们刚才聊了那么多,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访谈叙事微电影的一个本质特征 是在记录与表达之间
寻找介入现实的一个制衡点